5月19日,房地产板块集体异动。79只成分股,74只上涨,沙河股份、电子城、华夏幸福直接涨停。很多人第一反应:是不是出了什么利好?但翻遍当日新闻,没看到像样的好消息,反倒是4月楼市数据刚公布,二手房成交下滑正规长沙配资平台,一手房也不理想,怎么看都应该是绿的。
结果A股那边房企齐刷刷涨停,这说明什么?懂行的都知道,股市里的异动,往往比政策公告快一步。去年4月也是这套路,4月中下旬房地产股异动,结果4月30日开重要会议,5月17日首付比例史诗级下调。今年节奏如出一辙,说明一个事:救市又有新动作。
这一次的救市跟以前不同,不是限购松绑,不是首付降息,也不是棚改货币化这种老三样,而是直接花钱。说白了,国家队下场,真金白银买房子、买地,清库存,去风险。
为什么这样干?原因简单,过去两年能出的招基本全出了。房贷利率、首付比例、限售限购松绑、税费优惠、银行让利,能做的都做了。4月LPR刚下调10个基点,但很多城市房贷利率不降反升,因为银行自己把基点调上去了,直接抵消掉LPR的降幅。
市场告诉政策:这些小修小补没用,只有花钱才行。
去年5月,国家就定了基调:地方可以用专项债、政策性银行贷款,收储商品房和闲置土地。当时没人信,执行得也慢。央妈给了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,到了9月把60%支持比例提到100%,额度增到5000亿,但各地还是慢吞吞。
11月,政策松口,允许地方政府用专项债收储土地,才算打开缺口。到今年,直接干脆了,2025年地方专项债额度4.4万亿,比去年多5000亿,光土地收储就预计占去1.2万亿。
钱多了,动作立刻起来。
根据克而瑞最新数据,截止5月13日,全国拟土地收储总规模3918亿元,涉及城市171个,明确宅地面积6565公顷。别看这数字没概念,我给你拆开:
1月拟收回161公顷,金额36亿。
2月1452公顷,486亿。
3月3939公顷,1060亿。
4月直接干到7198公顷,1730亿。
4个月时间,单月收储面积涨了48倍,金额涨了48倍。5月以来增速还在加速,二季度土地收储全面爆发。
这轮收储政策,核心干的是三四线城市。
三四线城市拟收储面积5437公顷,占总面积84%。
金额1659亿,占总金额74%。
为什么这么搞?简单,一二线核心城区地块,市场还能消化,哪怕房价跌点,去库存还行。但三四线没人接盘,边缘地块盖出来卖不掉,只能政府兜底收回去。
这就是经典的双轨制去库存:
一二线核心好地继续靠市场。
三四线烂尾、滞销地块政府回收。
房地产供需关系,从这两条线各自解决。
很多人担心,这么花钱不怕地方财政吃不消吗?
其实专项债背后有大算盘:
一,专项债是有专项用途、专门还款来源的债,不像普通财政赤字,风险可控。
二,闲置土地、商品房是沉没成本,不处置是坏账,处置了还能盘活。
三,消化掉这些库存,楼市供需平衡修复,土地财政自然回血。
财政部内部预测,2025年专项债带动基建、房地产相关投资增速8.5%,可拉动GDP增长0.9个百分点,相当于托了一整条产业链。
效果怎么样?来点硬核数据:
克而瑞测算,今年1-4月拟收储土地面积相当于加快2025年楼市去库存54%,全国广义库存去化周期缩短超过2个月。更关键的是,收储过的城市房价开始稳了,西安、郑州、南宁二手房价格止跌回升,4月环比涨幅0.3%-0.7%。
收储带动库存下降,库存下降带动成交回升,成交回升带动房价止跌。这就是去库存的链式效应,而且还没真正发力,三季度起效果会更明显。
这轮救市为什么行得通?
原因很简单,这不是靠嘴喊,也不是靠降息,而是直接用钱买单。
历史经验也证明,2008年“四万亿”、2015年棚改货币化,本质都是花钱托底,效果立竿见影。而且这次跟过去不同的是,国家提前算好了账,专项债有安排,风险可控,调控力度分层分类,不搞一刀切。
一二线核心好地继续靠市场,差地差房政府兜底,去库存又稳,又不搞全面放水,属于精准控盘型救市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别再指望房价腰斩,也别信杠杆炒房暴富。 这波救市是托底,不是炒底 。调控主线很明确:去库存、稳市场、保民生。
花钱救市主力军就是土地和商品房收储,三四线成主战场,专项债开闸放水,库存加速清零。托底效应已经开始显现,政策窗口刚刚打开。
按照目前节奏,三季度楼市成交量见底,房价触底回稳。年底再来波央妈降息,明年部分城市房价反弹3%-5%是大概率。
海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